微信网友@sunnywen_1991:苹果不是把300ppi定成视网膜标准吗?为什么iPhone 6 Plus提高到了400ppi?
本期产品家:朱羽寒(凤凰网数码频道编辑&《产品家》栏目策划)
“视网膜屏幕”是苹果定义的,也自然被一众数码厂商视为“业界标杆”,而实际上这个“标杆”根本达不到人眼视网膜的分辨率极限。
苹果“视网膜屏幕”是大爷大妈的标准
得出这个结论的原因是什么?其实很简单:不同的人拥有不同的视力。苹果的“视网膜”是把使用者的视力定义为1.0(美标的20/20)之后制定的,1.0是个什么级别呢?测过视力的朋友估计都不陌生:
视力“1.0”是个什么级别?
视力最高只能达到1.0的用户恰好看不清屏幕像素点的屏幕,就是Retina屏幕。而事实上,即使在近视率“爆表”的中国,多数人的视力也肯定超过1.0,眼睛好的甚至能达到2.0。对于这些人来说,眼睛的分辨力理应大于iPhone的326ppi、iPad的264ppi和MacBook Pro的220ppi,而苹果那个“视网膜”,是给大爷大妈门定义的。
所以,你在看iPhone的时候,如果觉得字的边缘比较虚,那就已经说明了你的“视网膜”超过了苹果的Retina,只是苹果用ClearType(通过借用次像素来让字体更平滑)字体掩盖了那些许像素感。但在像素密度更高的三星S5、HTC One、LG G3上,这些问题都不存在。
“视网膜”定义不见得符合使用情境
另一方面,“视网膜屏幕”的说法还是建立在一定的使用距离上的。“当你所拿的东西距离你10-12英寸(约25-30厘米)时,它的分辨率只要达到300ppi以上,你的视网膜就无法分辨出像素点了”,这是苹果最初对iPhone Retina屏幕的定义。因为iPad、MacBook屏幕的使用距离更远,因此这个数值也会相应的降低。
不过,你可以举起手机试一试,一般情况下屏幕和我们之间的距离不会达到25-30厘米这么远,而这时候iPhone的326ppi就确确实实的不够用了。这还不是最严重的,你要是凑近了看iPad Air和MacBook Pro,像素感会更明显。
因此,“视网膜屏幕”只是苹果定义的,并不是真正达到了人类的视觉极限。如此一来,其他厂商推出分辨率更高的产品,也便没有苹果所认为的那么没有意义了。至少在iPhone 6 Plus上,苹果已经打了自己的脸,既然你说300ppi就够了,那为啥还要整出个401ppi的Retina HD?显然他们自己也知道屏幕分辨率更高体验确实会更好。
那真正的“视网膜”是什么级别呢?有研究表明iPhone的ppi必须超过952才行。当然,这个标准更多的是流于数据,对于大家来说,目前1080p、2K屏幕的手机细腻度基本上都足够用了。其实,就算是原来的iPhone,用起来也没啥太大的问题。所以在使用层面,大家大可放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