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下,正值手足口病高发期。手足口病最爱对小孩“下手”,传染速度快,经常能“撂倒”整个幼儿园。虽是儿童常见病,但它不简单,严重起来可能致命。日常生活中,宝妈们如何预防宝宝手足口病?内江市妇幼保健院儿科主任邓德明来支招。
一、一起了解手足口病
1)好发于6月龄到5岁儿童。
手足口病是手、足、口腔三个部位出现病变(疱疹)的一种疾病,由肠道病毒或者柯萨奇病毒等引起,潜伏期一般2至10天,平均3至5天。
主要发病人群是6月龄到5岁儿童,3岁及以下儿童发病风险最高。该疾病全年均可发生,一般5-7月为发病高峰,9-10月为发病次高峰。
2)手足口病的表现症状
>发热;
>口腔黏膜疱疹或溃疡;
>手、足、臀等部位皮肤出诊等。
邓德明主任提醒,夏日蚊虫较多,要注意与蚊子包区分。手足口病的疱疹位置早期多出现于手心、脚心及口腔,其次瘙痒感较少,且常伴发热。如若担心判断不准,应尽早就医。
二、如何预防手足口病?
邓主任表示,宝宝应当勤洗手、居住环境常通风;不喝生水、不吃生冷食物;接种手足口EV71灭活疫苗。(EV71疫苗的适龄儿童为6月龄~5岁儿童,鼓励在12月龄前完成接种程序,1岁及以上儿童越早接种越好。共需接种2剂次,间隔1个月)
此外,宝妈应当对宝宝使用的餐具等物品常清洁,勤消毒。(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对紫外线、高温及含氯消毒剂敏感。酒精对肠道病毒杀灭效果不佳,不建议使用)
>孩子的餐具、奶瓶等可高温煮沸消毒;
>日常用品、玩具可使用含氧消毒剂浸泡;
>地板、桌面定期用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;
>衣物、被褥要经常换洗、曝晒。
手足口病是一种儿童常见的传染病,大多数患儿可在一周左右痊愈,预后良好,家长不必过于紧张。但也有少数患儿出现重症情况,通常在发病1~4天出现脑膜炎、脑炎、肺水肿、心肌炎等,并且病情进展迅速。一定要小心重症手足口病发生!
若宝宝出现持续高烧不退,剧烈呕吐,烦躁不安、精神差,肢体抖动、抽搐,呼吸急促,四肢发凉等症状,应当立即就医。